网站首页 -》 新闻动态 -》 中心动态 -》 正文

独家揭秘化学实验中心“多面手之一

发布时间:2021/03/17 点击次数:

实验能手 手工巧手

你眼中的实验指导老师是什么样的呢?声色俱厉?不苟言笑?严厉古板?no no no, 今天带你认识化学实验中心一位“多面手”老师—周金梅高级实验师,她是实验能手,也是手工巧手;是尽职尽责的实验指导老师,也是备受学生喜爱的中国结老师 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宝藏老师吧~

  • 尽职尽责的实验指导老师

2020年初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学生无法按时返校,新学期如何保证“停课不停教、停课不停学”是中心老师们面临的挑战。周老师作为“有机化学实验B”的课程主任也是绞尽脑汁,最终决定通过“钉钉平台”进行线上教学。周老师尽可能将实验理论、基本操作安排于课前的线上学习,使得学生在返校后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更得心应手。

周老师针对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、安全知识及基本操作,制作了相应的课件,基本操作短视频3 min 以内以及练测题库。练测题目既围绕着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、基本操作,也适度地安排些开放性的内容,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而解答,鼓励学生摆脱完全依靠课本的学习方式。相关的线上教学模式也已撰写成文在《大学化学》杂志上发表。(标题:有机化学与实验课程在线“双练教学”模式的探索与实践)

 

周老师录制“有机化学实验B”课程教学视频花絮

  • 备受喜爱的中国结老师

脱下白色“战袍”,周老师摇身一变成为备受学生喜爱的中国结老师,她的“中国结”课程一座难求,学生好评如潮。学期初开放选课时,选课名额用“秒没”来说一点都不夸张。无论你是手残党,还是手工黑洞,都能在周老师的“中国结”手工课堂上如获新生。

在周老师看来,中国结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,它身上所显示的精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。“中国结”课堂也是实践课程思政的场所,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动手编织,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、自信与尊崇,增强文化自信。

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学生无法返校,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,“中国结”课程教学也搬到了线上,为了便于学生观看编织细节,周老师还录制了教学视频,再通过“钉钉平台”进行线上讲解,答疑解惑。

周老师录制“中国结”课程教学视频花絮

 

周老师正在 “钉钉平台”进行线上讲解

 

即便无法手把手教同学们编织中国结,同学们的热情丝毫不减,收获颇丰:

 

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成果

同学们表示虽然无法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,但周老师详细认真的教学视频和线上讲解极大地弥补了这一遗憾,而且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有助于掌握编织手法。他们通过亲手编织中国结,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有全新的生命力与艺术表现,不仅磨炼了心性,能够静下心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之美,也为中国拥有中国结这一璀璨瑰宝感到深深的骄傲。


疫情期间学生学习中国结的感想(向左滑查看更多评论)

 

看似不相关的“有机化学实验”课和“中国结”手工课,在周老师眼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她认为:实验课和手工课都是需要动手操作的课程,都需要极大的专注和耐心,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、观察力、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。

是的,实验课有它的科学严谨,手工课有它的艺术美感,实验课和手工课具有相同的理念,最终都是培养学生会“想”、会“做”、会“表达”的能力。科学和艺术并不冲突,它们相伴相生,相辅相成。艺术也不再是艺术生的专利,难怪在2020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,教育部部长提出要把美育纳入督导评估和考核体系,舞蹈、音乐、绘画等艺术不再只是兴趣课,而是必修课。

 

上一页 [1] [2]

打印】【关闭

上一条信息:独家揭秘化学实验中心“多面手之二
下一条信息:厦门第六中学老师来我中心调研